雷州市各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(目录)
💠雷州市 杨家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附城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白沙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沈塘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东里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松竹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客路 镇村庄简史姓氏来源上
💠雷州市 客路 镇村庄简史姓氏来源下
💠雷州市 唐家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雷高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调风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龙门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英利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南兴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北和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覃斗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企水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乌石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纪家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雷州市,建市前称海康县,是广东省湛江市辖县级市,位于雷州半岛中部。是广东七大、粤西地区唯一且广东省唯一一个县级的"国家历史文化名城"。雷州文化是独特的广东四大区域文化之一。2009年末,雷州市面积3024.9平方千米,辖3个街道、18个镇,53个社区、418个行政村。市政府驻雷城街道。辖雷城、新城、西湖3个街道和沈塘、东里、雷高、调风、英利、南兴、龙门、松竹、覃斗、乌石、北和、企水、唐家、杨家、纪家、白沙、客路、附城18个镇。
(1)雷城街道辖11个社区:关部、苏楼、镇中、镇北、南门、雷湖、城南、下河、城西、城内、朝阳。(2)新城街道辖8个社区:雷南、天和、昌大昌、新城、鸿信、金碧园、水店、新园。(3)西湖街道辖8个社区:霞海、西湖、湖中、湖滨、缘湖、雷茂、商业、上坡。
(4)乌石镇辖3个社区、25个行政村:镇江社区、镇海社区、雷州盐场社区、陈宅村、铺仔村、湖仔村、泗寮村、丰南村、潭元村、房参村、岭峰村、平步村、乌石村、文堂村、岭下村、新沟村、那灵村、伴侣村、那澳村、塘东村、向党村、潭板村、潭朗村、三教村、那毛村、港彩村、镇南渔业村、镇西渔业村。(5)调风镇辖3个社区、18个行政村:大湖社区、下市桥社区、丰收公司总部社区、调风村、企树村、禄切村、里仁村、草朗村、水尾村、课堂村、卜昌村、坎园村、后降村、坑尾村、东平村、林宅村、调铭村、赤尾村、横山村、官昌村、井仔村。
(6)龙门镇辖6个社区、21个行政村:新华社区、大新社区、向阳社区、龙糖社区、火炬农场场部社区、金星农场场部社区、羊觅村、宝蓄村、德地村、谢家村、排楼村、后排村、竹桥村、平湖村、九斗村、那宛村、那利村、那双村、横山村、潭边村、足荣村、淘汶村、田墩村、王家村、公树村、那尾村、禄马村。(7)南兴镇辖1个社区、33个行政村:南兴社区、南兴村、高田村、东村、袁新村、东吴村、高朗村、芝园村、清坭村、山内村、田东村、花桥村、塘头村、东岳村、山尾村、善排村、梅田村、荇州村、外园村、东市村、平兰村、夏初村、港西村、南渡村、港东村、麻参村、麻廉村、深田村、新村、东林村、草洋村、步月村、东仓村、宋村。
(8)企水镇辖1个社区、20个行政村:企水社区、望楼村、英楼村、臧家村、塘头村、边巷村、陈家村、田头村、田园村、博袍村、北联村、海田村、洪排村、赏村、乌黎村、沙尾洋村、海角村、外田村、西坡村、渔业村、农业村。(9)沈塘镇辖1个社区、17个行政村:沈塘社区、孟山村、揖花村、平余村、大周村、大陈村、昌辉村、茂胆村、茂莲村、迈豪村、沈塘村、罗家村、塘边村、温宅村、居蕉村、卜格村、茂良村、处井村。
(10)附城镇辖33个行政村:城东、城北、山柑、龙头、麻亭(墨亭)、麻演、南渡、埔中、埔西、岚南、岚北、土角、北营、南田、河北、仙来、北家、芙蓉、南泮洋、北泮洋、韶山、南山、南亩、卜扎、高山、榜山、英山、殿山、赤嵌、徐马、山内、南郡、宾合。(11)唐家镇辖2个社区、14个行政村:镇中社区、唐糖社区、唐家村、毛坡村、坡边村、灵界村、墨坑村、杜陵村、乌树村、田西村、坡六村、元奏村、土亩村、土乐村、军营村、四海村。(12)白沙镇辖27个行政村:白沙、麻扶、墨城、白院、下井、桥东、桥西、乾山、调爽、平原、石头、东岭、黎郭、官村、瑚村、和家、水美、合兴、六余、草白、那楠、符处、北坡、邦塘、洪富、官茂、陈家桥。
(13)东里镇辖1个社区、20个行政村:东里社区、白岭村、三吉村、北崛村、甲六村、西坡村、英佳塘村、东塘村、西挖村、东里村、东寮村、后葛村、北坑村、六格村、土头村、淡水村、南头村、七联村、洪流村、下湖村、沙节村。(14)覃斗镇辖1个社区、19个行政村:覃斗社区、卜立村、海边村、后洪村、凌新村、流沙村、六高村、迈克村、那金村、铺前村、山尾村、塘边村、讨泗村、提交村、头和村、下海村、英岭村、英楠村、西岸村、东港村。(15)北和镇辖3个社区、27个行政村:北和社区、康港社区、北糖社区、鹅感、标角、调逻、博怀、格内、新家、洋家、高蓬、斗六、红屋、北样、金竹、英兜、交寮、和家、贤洋、调和、那胆、调罗、潭葛、康村、吴蓬、境庄、刘张、徐黄、南边黄、盐庭。
(16)松竹镇辖1个社区、16个行政村:松竹社区、马铁、方家、山美、五坑、八龙、东井、松竹、川东、山尾、塘仔、西山、龙马、山口、刘宅、王宅、北边。(17)纪家镇辖2个社区、28个行政村:镇中社区、纪糖社区、双水、莫宅、林西、南塘、双石、公益、坡门、曲溪、上郎、纪家、锦盘、文园、潭杰、曲港、盐灶仔、周家、后坑、先锋、北仔、包金、官长、豪郎、迈特、海联、吴宅、恬神、沙口、罗灵。(18)杨家镇辖25个行政村:松柏村、扶桥村、信村、王排村、公和村、井尾村、店前村、锦坡村、坡尾村、吴划村、少揽村、下坎村、夏口村、安揽村、杨家村、琛来村、黄桐村、郎武村、安苗村、倜傥村、北村、陈家村、宅湾村、后黎村、土塘村。(19)英利镇辖4个社区、27个行政村:英利社区、东方红农场场部社区、幸福农场场部社区、东方剑麻集团总部社区、三元村、新村、那卜村、马禄村、曾家村、青桐村、武寮村、昌竹村、那停村、英利村、龙埚村、六角村、宾禄村、丁满村、三家村、潭龙村、红湖村、排寮村、迈炭村、英益村、英良村、潭典村、望楼村、田星村、三唱村、田头村、田丰村。(20)雷高镇辖2个社区、21个行政村:雷高社区、雷糖社区、扶柳、下尾、大群、山前、黎陈、山后、雷高、肖家、下园、下海、南芬、竹下、迈生、官贤、坑营、卜枞、符村、盐田、题桥、品题、西安。
(21)客路镇辖2个社区、30个行政村:客路社区、客糖社区、客路村、曲溪村、大家村、水标村、迈港村、高桥村、太坡村、高上村、车路村、上梁村、东山村、恒山村、本立村、六梅村、湖南村、迈哉村、坡仔村、迈坦村、湖仔村、塘塞村、赵宅村、顶尾村、宅仔村、上塘村、林排村、东坑村、深坑村、饶里村、高坡村、三塘村。
扩展资料:雷州往事:古今区划沿革与乡镇之名,看看你是哪里人?
明万历年间(2个隅,2个乡,10个都,20个社)
城郊:东北隅,西南隅。
乡:延德乡,延和乡。
都:第一都、第二都、第四都、第五都和第六都属于延德乡;第七都、第九都、第十都、第十一都和第十九都属于延和乡。
社:白沙社、渡南社、塘尾社、南禄社、安苗社、安榄社、略斜社、大浦社、调袄社、调排社、调贤社、武郎社、那山社、那和社、那里社、黎郭社、官山社、英风社、淡水社、扶柳社。
清嘉庆年间(2个乡,10个都,19个社)
两隅废除,乡和都不变。
官山社和那和社合并为官和社,其他的基本不变,社由20个变为19个。
民国时期
民国18年(1929),海康县分3个区,49个乡,451个保。后实行新县制有所调整,比如1948年8月,全县除原有区数不变外,乡(镇)减少为20个,保数也相应减为186个。
这一时期,海康县行政区划分比较复杂,既有国民党政府的设置,又有中共海康县委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设置的行政区。
民国36年(1947)6月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海康县人民政府把全县划分为东、西、南、中、城5个区。
东区:东里、新寮、调风、雷高。西区:唐家、杨家、海田、企水。南区:北和、龙门、房参、乌石、覃斗、英利。中区:附城、白沙、南兴、松竹。城区:雷城镇、东洋乡。
当时的沈塘、纪家、客路隶属遂溪县遂西南区。
新中国成立后
1949年废除旧的乡、保、甲制后,相应建立了区乡人民政权。此后,又经历了几次设置区乡的变动。
1949年12月5日,海康县解放,全县设置1镇6区,共27个乡,128个行政村。
在城镇;第一区:白院、东洋;第二区:南兴、东市、松竹、龙门;第三区:东里、新寮、调风、雷高;第四区:北和、平湖、英利、田头、乌石;第五区:唐家、公和、企水、土塘;第六区:客路、合兴、东山。
1953年3月,全县划分为1镇10区。
1954年底,全县又重新划分为1镇12区(其中3个渔业区),共137个乡。
1956年2月,第三区的新寮、公港、冬松、北莉、金鸡、佳平等6个乡划归徐闻县管辖。同年3月15日,原属遂溪县的纪家、沈塘2个区划归海康县管辖。海康县增设纪家和沈塘2个区。
1957年4月,徐闻县的第四区青桐、那卜2个乡划归海康县管辖。同年5月8日,撤区并乡,全县设立1个镇34个乡。在城镇;白院乡、合兴乡、东洋乡、卜扎乡(同年7月改为榜山乡)、沈塘乡、客路乡、和平乡(同年7月改为东山乡)、迈坦乡、调风乡、东平乡、松竹乡、东里乡、雷高乡、南兴乡、东林乡、龙门乡、排楼乡、平湖乡、北和乡、海康乡、交寮乡、乌石乡、嘉山乡、英利乡、土贡乡、田头乡、杨家乡、唐家乡、杜陵乡、纪家乡、公益乡、恬神乡、企水乡、覃斗乡。
1958年,乡级机构精简合并,设大乡14个,乡级镇3个。即是:调风乡、客路乡、唐家乡、纪家乡、东里乡、海康港乡、杨家乡、东洋乡、龙门乡、沈塘乡、覃斗乡、南兴乡、北和乡、英利乡;3个镇:在城镇、乌石镇、企水镇。
1958年11月16日1961年3月9日,撤销海康县建制,南渡河为界,以南雷南县,以北属雷北县。雷北县的原海康部分设超美、跃进2个公社。超美公社下辖雷城、附城、白沙、客路、沈塘;跃进公社下辖纪家、杨家、唐家、企水、海田。雷南县的原海康部分设先锋、卫星、东方红3个公社。先锋公社下辖南兴、调风、东里、雷高、松竹;卫星公社下辖龙门、北和、房参、乌石;东方红公社下辖英利、覃斗、东方红农场、幸福农场以及原徐闻县的下桥。
1961年3月9日恢复海康县建制。5月29日,全县划分为13个区,区下设在城镇及49个公社。
1963年3月17日,撤销区建制,全县新设公社19个:雷城、附城、白沙、榜山、沈塘、客路、杨家、唐家、企水、纪家、南兴、东里、调风、龙门、英利、北和、房参、覃斗、乌石。
1964年9月23日,雷城、乌石、企水3个公社恢复镇级建制。
1965年2月,撤销榜山公社,划归附城公社管辖。
1966年9月10日,雷城镇改名海康镇,杨家公社改名红卫公社,唐家公社改名红旗公社,调风公社改名东风公社,英利公社改名东方红公社。
1978年底-1979年2月,调风公社分为调风、雷高2个公社;南兴公社分为南兴、松竹2个公社;企水公社分企水、海田2个公社。
1979年4月25日,海康镇改名为雷城镇。这时,全县有雷城、附城、白沙、客路、沈塘、杨家、唐家、纪家、海田、企水、南兴、松竹、东里、调风、雷高、英利、龙门、北和、房参、乌石、覃斗21个人民公社.
1983年8月,沈塘公社的高明、文章、朝栋、坑仔、平衡、乾塘、吴村、吴西8个大队划归遂溪县城月区管辖。
1984年3月,撤销公社建制,设区建乡。全县设18个区和3个区级镇。
1994年,撤海康县建雷州市。这时,全市有雷城、附城、白沙、客路、沈塘、杨家、唐家、纪家、海田、企水、南兴、松竹、东里、调风、雷高、英利、龙门、北和、房参、乌石、覃斗21个镇。
1995年,撤销房参镇、海田镇,新设置流沙镇。
2003年,撤销流沙镇并入覃斗镇。
2004年,雷城镇改为雷城街道。
2006年,雷城街道划分为雷城、新城、西湖3个街道。这时,雷州市下辖雷城、新城、西湖3个街道和沈塘、东里、雷高、调风、英利、南兴、龙门、松竹、覃斗、乌石、北和、企水、唐家、杨家、纪家、白沙、客路、附城18个镇。此行政区划持续至今。
雷州市各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(目录)
💠雷州市 杨家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附城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白沙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沈塘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东里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松竹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客路 镇村庄简史姓氏来源上
💠雷州市 客路 镇村庄简史姓氏来源下
💠雷州市 唐家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雷高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调风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龙门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英利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南兴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北和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覃斗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企水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乌石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
💠雷州市 纪家 镇村庄简史及姓氏来源